关髯公辗转寻兄长读后感 过五关斩六将读后感
一、关髯公辗转寻兄长读后感
1、关羽保护嫂嫂(刘备之妻)过五关、斩六将之后,寻找并投奔刘备。在古城遇到张飞,张飞怀疑关羽已经投靠了曹操,不认关羽为结义兄弟。
2、此时蔡阳因其外甥秦琪被关羽所杀而率兵追袭关羽至古城,关羽二话不说提刀斩杀蔡阳,解除了兄弟间的怀疑,刘关张三兄弟在古城再次相聚。
二、刘关张聚义会古城读后感50字
1、关羽在过五关之后,到古城投奔刘备。遇到张飞,张飞怀疑关羽已经投靠了曹操。蔡阳因其外甥秦琪被关羽所杀而率兵追袭关羽至古城,关羽二话不说提刀斩杀蔡阳,解除了兄弟间的怀疑,刘关张三兄弟在古城再次相聚。
2、按照故事发生的年代来看,古城相会发生在官渡之战之前的那几个月的时间里,正是天下命运即将出现转机之时;按照电视剧的进度来看,古城相会是第十九集,正是故事的四分之一段,前期势力和人物已经出场渲染完毕,开场的十八路诸侯已是七零八落,十不胜三。三国故事到这一阶段已经没有了开始的喧嚣纷乱,线索开始由六七条变为三条,一路为曹操,一路为孙权,一路为刘备。所以这一集更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。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如此重要。这是曹操的生死抉择点,趟过去便是一马平川,笑傲天下,称雄北方;这是孙权的起点,十八岁便承继父兄基业,内有不服之山越傲慢之宿将,外有仇雠之刘表势大之曹操,重任在肩,会当击水三千里,正是少年风华正茂之时;这是刘备的逃亡之路的终结,北方显然不属于他,既没有显赫世家的支持,又没有平黄巾后的飞黄腾达,放眼天下,难免会有何处是我归处之感。对于刘备诸人来说,古城相会还远不止如此,它还代表着一个新生,离散兄弟终于重逢,左右臂膀再次归位,心腹爱将远来相投,试问有我兄弟诸人相伴,天下又何处不可去得?
3、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!”此话恰可用来形容刘氏三兄弟。关云长终于下定决心离开曹操,冲破重重险阻赶去和兄长相会。尽管曹操一副幽怨乖顺的样子,尽管曹将摆出军力相胁,他却不管不顾。刘备这边却是如坐针毡,老二杀了老板的爱将,终将连累自己,寄人篱下,孤苦伶仃,生活十分不自在,更别提图谋天下了,离去已是必然。阿飞的新生活早已开始,但是没有了生命的导师(大哥)和学习的榜样(二哥),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?于是什么也阻挡不了彼此相见,即使身在天涯海角,只为那曾经的誓言。
4、对于历史人物,中国学者一般都最忌用感性的眼光看待。撇开整部三国志中的英雄枭雄,我更愿意把这一集看做历史的人性回归,刘关张三人的人性回归。没有了厮杀拼斗,没有了煌煌江山,对于亲人的期盼胜过了一切世俗之事。只看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便知,三人的感情确是情比金坚,义比天高。二哥趟过了一条条河,爬过了一道道山,所为者何,乃是回到兄长身边。在电视剧的角度来看,这件事有点浪漫的味道,关大侠确实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做到。放在现实中我们来看,这该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啊,带着女眷,身边少兵缺将,前途漫漫,哥哥在哪里也不知道,所凭的只是心中那坚定的信念。每当午夜梦回时,除了握一握刀,心中定会回想起那个千金不改的承诺,想那年桃花烂漫,想那天胸怀壮志,想那时酒酣耳热,想那刻满腔热血,三人交拜,不愿同生但愿同死,誓言回响耳边,犹在昨日,那些你都忘了吗?我没有,关二哥抱紧了刀,我可以忘了任何事情,却无法忘掉两个肝胆相照的兄弟,虽是结义,却胜亲生。信念支撑着他走过了曹操的地盘,越过了黄河,面对着夏侯惇的铁枪,他也毫不畏惧,我只愿回家,天下谁也挡不住。
5、古城相会的那一刻,观众们也一定会感到欣慰。那隆隆的鼓声敲起了重逢的喜悦,三人拜在一起,终于兑现了诺言。刘欢的歌声却是恰到好处,此时我觉得《这一拜》真是好听:
6、这一拜
7、春风得意遇知音
8、桃花也含笑映祭台
9、这一拜
10、报国安邦志慷慨
11、建功立业展雄才 展雄才
12、这一拜
13、忠肝义胆
14、患难相随誓不分开
15、这一拜
16、生死不改
17、天地日月壮我情怀。
三、关羽千里走单骑50读后感
1、 今天,我读了一篇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千里走单骑”的故事,觉得很有意思,而且也很感人。这个故事主要讲:刘备感到在曹操身边很危险,便找机会离开他。
2、 有一次,袁术要投奔袁绍,刘备便向曹操请战,趁机离开了曹操。曹操发现了刘备的用心,便亲率二十万大军与刘备展开了一场大战。刘备兵马不足,兄弟三人在曹操大军的进攻下被打散了,刘备下落不明,关羽则和刘备的两位夫人在一起。
3、 曹操要收关羽为自己的部将,但关羽和他立下约定:在没有遇到刘备之前,关羽为曹操打仗,但一旦碰到刘备,关羽就要回到刘备身边。后来,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,便投奔刘备去了。在投奔刘备的路上,东岭关的守将孔秀不肯放行,关羽手起刀落,杀了孔秀,闯关而去。洛阳太守韩福暗算关羽。
4、 这天关羽一行人马来到关前,孟坦出战,打了不过三个回合,孟坦诈败,拍马逃走。韩福则在暗处想用箭射死关羽,但后来两人都被关羽杀了。关羽又先后过了汜水关、荥阳、滑州。这就是关羽“千里走单骑,过五关斩六将”的故事。我想:洛阳太守可闭门不出,也可让关羽过关而去,又为何要冶他於死地呢?关羽他可真是“忠”、“勇”、“义”的完美结合。
5、 他完全可以投靠曹操,过优裕生活,而不用冒“千里走单骑”过关斩将的生命风险。应该说,在生活中,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敬重的一个人。我们应该像关羽学习。要“忠”、“勇”、“义”相信我们也能成为关羽那样的人。
四、三国演义,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读后感800字
世间有太多的浮云遮了眼,然而关羽却守住了自我!这一章主要讲了关羽(五虎上将之首)和刘备、张飞攻打曹操兵败,刘备、张飞不知去向,关羽兵败土屯山,为了保护刘备夫人,再加上张辽(曹操的一员上将)好言相劝,才被迫来到曹营。但关羽始终想着大哥刘备,告诉曹操自己早晚要回去。在曹营期间,关羽帮助曹操杀了敌军袁绍上将颜良和文丑,曹操因此大喜而给他挂印封金,三日一小宴,五日一大宴,并且相赠赤兔马和战袍于他。当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,便带着嫂子毅然离开曹营。在路上经历多个关口守将的拦住,并要加害与他,关羽对此毫无畏惧,破五关斩六将历尽艰辛,最终回到了刘备身边。一个国家的每个人的品质都能像关羽这样忠诚,没有卖国贼,那么这个国家将坚不可摧;反之如果国人都像吕布那样没有骨气,见利忘义,卑躬屈膝,那么这个国家将不攻自破。关羽信守承诺,牢记桃园三结义时的诺言,永不背叛,就算有再大的荣华富贵,也不贪恋,毕生追随刘备毫无怨言,转战南北,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。可见忠诚的力量是多么巨大。自己发过的承诺不能失言,保持忠诚的美德。昔日有多少英雄忠诚于祖国,如邓世昌与军舰同生死;岳飞的精忠报国;林则徐为了祖国和人民坚决销烟;经历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宁死不屈,抛头颅洒热血,就算死也决不背叛,背叛是可耻的行为,只有忠诚才会被人敬重,正因为革命先烈们对党的忠诚才换来了全中国的解放,使老百姓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关羽那种忠诚的品质,做诚实守信的忠义之士,还要学习他那不畏敌兵、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和他那不怕刮骨疗毒痛苦的坚强毅力!还有,关羽与朋友同生死的那种友情,那种敢为朋友而去死的友情,而在我们现在是绝无仅有的。而关羽居然肯为朋友而去死!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,可见他们的友情是多么的无私啊,关羽为了刘备,宁可丢弃三等大爵位、赤兔马、和荣华富贵,也要去见他,这也表现出关羽和刘备的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,而我们现在许多人人生在世,追求的有很多,却很难拥有真正的自己,然而,关羽做到了,哪怕是“过五关斩六将”,也要一往无前!
五、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到五十回读后感
1、读后感: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道 云长义释曹操
2、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有“三绝”:“智绝――诸葛亮”、“奸绝――曹操”、“义绝――关公”。
3、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被塑造成一位重情重义的“义圣”的形象,他是一位忠义之士。他忠于汉室、终于汉王刘备,即使在和刘备失散后投奔了曹操,也是降汉不降曹,并且时时大听着刘备的下落。
4、关羽最讲义气,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,他一直忠心耿耿地辅助刘备。在徐州大战以后,在刘备不知存亡、张飞未知生死地情况下,他细心地照料着刘备的妻小,并且大小诸事均先报告嫂嫂再加以定夺,其精神确实让人感动。他虽然认为曹操是汉贼,是他必须除掉的一个敌手,但是因为曹操曾经有恩与他,他便再华容道放走了曹操。
5、再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回,便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。关羽不仅很讲义气,还武艺高强,勇敢英猛。他温酒斩华雄、斩颜良诛文丑、单刀赴会、水淹七军、刮骨疗伤、过五关斩六将等等,无不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。
6、在“关羽义释华容道”中,关羽处在“忠”和“义”的尖锐冲突中,接受着理智和情感的相互冲突,从“忠”于刘备集团来看,曹操是死敌,决不能放过,但是从个人关系来看,曹操又是生平知己,对自己可谓是恩深意重,他实在是难以下手抓他。但是较量的结果是“义”战胜了“忠”,关羽放了曹操。关羽果真是“义绝”。
7、我们以后也要更看重“义”,也许不是打仗,但可以“兄弟有难,拔刀相助”,多替自己的朋友着想,在朋友有快乐时与他一起分享,让快乐变成两份,这或许不是那时“义”的含义,但是现在“友谊”将逐步代替“义”,让“义”更一步加深,让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,不只浮在表面,要更一步加深,这一种朋友间的爱已超过了“义”。
8、但有时“义”也是不好的,比如去某公司上班,如果因为靠朋友的关系开后门,那对于那些没有应聘失败的人不是很不公平吗?
9、所以我们在讲“义”的同时,还要注意“义”的方式,如果是朋友间的友谊那固然好,但如果是依靠朋友间的关系开后门,那就不太好了,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黑白分明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