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历史 台北故宫书画院
一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历史
台北故宫博物院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其历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:
一、台北建馆
1956年12月,北沟陈列室落成,
1957年3月,北沟陈列室开放参观。
1959年,国民党高层决议在台北外双溪兴建“台北故宫博物院”。
1961年,黄宝瑜提出的宫殿式建筑方案,因符合官方复兴中华文化精神的期待而获选。
1961年,筹划于台北近郊外双溪兴建新馆。
1964年,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。
1965年8月,院厦修筑完成。同年11月12日,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落成揭幕;当日展出之法书、名画、铜器、织绣、瓷器,以及玉器、珍玩、图书、文献等各类文物,共1573件,分置于六间陈列室、八处画廊。次日,新馆正式对外开放。
二、园区扩建
1966年,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。
1967年,扩建园区。
1969年,再次扩建。
1971年,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,陈列室面积达到8777.41平方米。
1983年5月,张大千先生的家属将张大千生前的住所”摩耶精舍“,捐赠归故宫管理,成立“张大千先生纪念馆”。
1984年,第三期扩建工程“故宫”新建行政大楼启用。库房和展场建立恒温恒湿、防火防潮、防震防盗等措施保护,又仿乾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“三希堂”。隔年,仿宋明庭园设“至善园”。
1985年,进行展场重新规画整修。
1994年,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提出改建构想。隔年,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,同年又増设“至德园”。
2001年7月,提出南院筹建规划。
2003年1月,选定嘉义县太保市七十公顷土地作为南院基地。
2004年7月,对博物院重新装修。
2007年2月,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,展览空间达到9613.91平方米、非专业展览用之公共空间则增加至10656.98平方米、行政空间增至8852.69平方米。
2007年12月,完工开展。
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,进行组织改造,完成迁台后第三次院藏文物总清点。2015年底,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开馆试营运
二、台北故宫谁住过哪几位皇帝
1、明朝的朱棣、朱高炽、朱瞻基、朱祁镇、朱祁钰、朱见深、朱祐樘、朱厚照、朱厚熜、朱载垕、朱翊钧、朱常洛、朱由校、朱由检。
2、清朝的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、溥仪。
3、紫禁城是明永乐时期建成,自朱棣开始的明朝皇帝都住紫禁城,清朝居住在紫禁城的皇帝是从入关的顺治开始,往后的皇帝都住紫禁城。
三、为什么台湾会有故宫,台湾故宫的来历
台北故宫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,建成于1965年的夏天。1966年启用。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的时候,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、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、沈阳故宫、热河行宫、中国青铜器之乡-宝鸡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,以及40多万件明清时期的档案资料要有好的存放地点,所以才兴建了台北故宫,台北故宫原名中山博物院,后来改名为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,也说明国民党时期是主张一个中国的。
四、台北故宫比北京故宫的藏品多且好
1、
北京故宫的文物总量与精品数量都远超台北。
2、比拼总量没有什么悬念,大家都知道两岸故宫的藏品数量不在一个数量级。
3、台北故宫有70万件藏品,看似很多,其实近40万件是历史档案(比如奏折),近20万册是古籍,剩下各种器物书画总共10万件出头。
4、相比之下,原来的北京故宫明清档案部收藏了800多万件档案,后来档案部脱离故宫,组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,目前收藏量是1000多万件(相比台北40万件)。北京故宫自己还保留了近40万件历史档案。